重大疾病共性机制研究全国重点实验室 第一届第二次学术委员会会议成功举办
作者:
时间:2024-12-27
微信分享:
浏览量:359
2024年12月18日,重大疾病共性机制研究全国重点实验室第一届第二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区成功举办。重点室学术委员会的专家委员,重点室课题组长,重点室课题组团队代表以及实验室平台工作人员参加会议。
大会开始,刘德培主任介绍重大疾病共性机制研究全国重点实验室第一届第二次学术委员会参会人员并对2024 年实验室工作进行了总结汇报。首先,刘德培主任详述了实验室的发展脉络,围绕战略定位、发展目标、机制体制创新、研究方向、人才团队建设以及管理组织模式等维度,全方位介绍了实验室的建设成果与发展态势。接着,向参会者展示了 2024 年实验室的各项进展情况,涵盖人才的流动与储备、主要科研成果的突破、科研宣传推广与文化建设成效以及科研平台的搭建与完善。随后,介绍了依据第一届第一次学术委员会专家意见,在过去一年里采取的针对性改进措施与优化方案。最后,阐述了实验室的未来蓝图与行动计划,重点提及在机制体制方面持续创新、将实验室发展与院校整体事业紧密融合,以及与医科院全国重点实验室增进合作交流,携手共进,推动实验室发展迈向新高度,助力科研事业的持续进步与发展。
会议邀请了北京协和医院朱兰教授,基础所黄波教授、张鹏副研究员,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叶子璐教授进行2024年代表成果汇报。
1、中国低卫生资源宫颈癌防控的示范研究 ——朱兰
2、肝脏:ROS自稳调控 ——黄波
3、单链DNA:从免疫识别到基因编辑 ——张鹏
4、单细胞组学的下一站——高灵敏度高通量单细胞蛋白质组学 ——叶子璐
学委会专家们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听取了刘德培主任的总结汇报和几个代表性成果报告,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重组后经过一年的发展,实验室各项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学术成果既有量的增长又有质的提升,尤其是重大疾病共性机制探索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在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和科研成果转化方面也有较大进展;此外,实验室临床团队在妇科和骨科疾病临床治疗指导实践方面也取得了喜人成果。大家认为,实验室在重组后实现了突破性发展,为后续跨系统的共病机制研究筑牢了根基,但也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和挑战。就重点室的未来发展,专家们提出了如下建议:
1. 持续聚焦并深度凝练重大科学问题,充分调动团队力量,全力突破关键难题,实现科研攻关新突破。
2. 紧盯前沿技术动态,力促医学研究质量攀升新峰。
3. 深化对共性机制的探索与认知,聚焦医学难题,全力寻求破解之策。
4. 深化内外部协同合作,拓宽交流维度,提升自身影响力辐射范围。
5. 大力引才育才,充实人才力量。
学委会主任王小凡院士做总结:重大疾病共性机制研究全国重点实验室自重组后成果丰硕,实现诸多突破性进展,为自身稳步前行筑牢根基。后续需将规划切实落地,在自由探索前提下设立重大医学问题研究的大型课题,深化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合作深度,彰显共性机制研究的独特优势。与此同时,全力加大人才引进强度,汇聚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基础医学研究领域,为实验室的持续发展注入澎湃动力,助力其在科研道路上不断攀登新高峰,产出更多突破性成果,为医学事业发展贡献关键力量。
最后,重点室主任刘德培院士做总结:感谢各位专家对重点实验室重组以来所取得进展的认可,诚挚感谢专家们为实验室当下处境与未来方向提出的深刻见解。接下来,实验室将朝着“重大疾病共性机制研究”奋勇前行,对标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以及人民生命健康,间接助力经济社会的发展。着力解决科学前沿探索与应用的融合问题,既要深入钻研,也要付诸实践,在剖析疾病个性机制的同时探寻重大疾病的共性规律。基于现有的合作基础,强化学术交流活动,以现有合作项目为桥梁,深化临床与基础资源的整合与协作。在人才引进方面,积极寻觅并引进国内外的高水平专家、学者以及有志于重大疾病共性机制研究的青年才俊。持续提升国内外交流的频率与深度,构建完善的国际交流网络,推动实验室向更高水平迈进,为攻克重大疾病贡献更多力量,在全球科研舞台上展现更大的担当和作为。